“江外”茶山1951年产销状况调查

“江外”茶山1951年产销状况调查

2阅读 2024-09-06 07:15 文献

近周来,本公众号相继刊发《易武同庆号茶庄经营历史调查》《勐海茶业及其他工商业调查》《1951年景洪、勐海茶区调查报告》《1956年倚邦茶山调查报告》共4篇云南近现代茶业文献,原因主要是鉴于上述报告调查时间距今已有大半个世纪,云南兴起“茶文化热”已有30余年,但以上文献的利用率几乎为零,为夯实产业基础,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云南茶史,故借此机会再次广而告之,并作为此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云南茶业调查系列史料的终篇。本文调查时间为1951年9月,原件存勐海县档案馆,略有删改。

一、概况

车佛南(编者注:即今景洪市、勐海县)地处西南国防边地,居民多属兄弟民族中的傣、濮满(布朗)、僾尼(哈尼)族。坝子上有田耕种,山地栽种杂粮,解决了主食外,农民生活开销主要依靠土产,著名的“普洱茶”和樟脑也产在这地区。由于车佛南的土壤肥沃,气候温和,很适合种植热带农作物,因此车里还植有千株橡胶树。茶叶与樟脑产量既多,品值也佳,为滇南重要特产之一。

抗日战争初期,佛海茶叶畅销无阻,国外至缅甸、印度、暹罗、南洋、香港一带,内地遍及滇、黔、康各商业市镇。数十年来,佛海城从一个自然经济的农村,逐渐变成一个西南边疆的繁荣小镇。茶农见土产能换回很大的收入,也是乐于种植茶叶的。日寇南进时,由于战祸侵袭到佛海来,国外交通受阻,内地交通不便,产销情况大不如前。继而国民党93师残部盘踞车佛南,烧杀抢掳,人民更是惨遭蹂躏,市场冷淡,工商业停滞,茶农生活凄苦。1950年人民政府曾大力宣传工商业政策,鼓励茶农加工栽培,增产茶量出口,贸易公司带头发动私商收购,私商纷纷大量运往国外,前后约有5000担,于是,茶农开始露出笑容,但是,茶价依然低贱,无人收购的局面至今未得到根本改变。茶农反映每天一个人出山采十斤二十斤,售出后还不够一人生活,茶叶采下不卖了,不如砍做烧柴还有价。这反映出的问题确实是严重的。为了使问题得到解决,把茶叶情况详细调查于后,供上级研究处理。

二、茶叶产品种类、产量及分布地区

(一)产品种类。

茶叶的种类分:

1、细茶:包括春尖茶、谷花茶。

2、中等茶:包括春中茶、梭边、黑条。

3、粗茶:包括粗茶、春尾、老茶、底茶。

(二)庄口。

由于所销地区不同,质量优劣不等,行销的庄口有:

1、圆茶:是上等细茶揉制的。

2、砖茶和牛舌头茶:也是上等细茶制的。

3、紧庄茶:是细茶作皮、粗茶做心揉制成的。

4、团茶:叫做“三达合”,是大宗货。

其次就是未经制作的散装茶,这类也有粗细之分。

(三)产量及分布地区。

车佛南以勐海地区为中心,产量最高每年约产10700驮;车里靠佛海边沿产量也丰富,每年约产4200驮;南峤稍次,每年约产3200驮;车佛南每年约产18100—30000驮。勐海的分布地区:勐海坝子8500担、曼襖500担、勐混1200担、黑龙潭500担、景真1500担、勐混200担、勐翁100担、勐宋300担、勐满500担、南糯山1000担。


三、产销季节性

茶叶的产季:春尖茶在春前出产;春中粗茶在雨季出产;谷花茶在雨季结束9月间出产。一般春前所产的茶叶是细茶,质量较好,可是数量少,每年只产10多万斤。雨季开始是大宗茶叶出产的季节,这类茶叶的产量伸缩性很大,能够推销产量即可提高,因茶叶多采就可以产得多,少采就只能出一点点。农历9月谷冒穗时产的谷花茶质量上较春尖更高一等,是茶中最优良的品种,生产数量比春尖还少,年产量还不足10万斤。

四、销路市场情况

销量最高是在战前(1936年)前后三年间,茶叶每年产量达20000—25000担,战后(1945年)每年15000担,解放后(1950年)销量已降低到8500担。在全部销量中以紧茶最著,占全产量的85%;其次是圆茶占15%。

茶叶销路向来是经过境外市场,销往西藏、南洋。占85%的紧茶,几乎全部经过缅甸、印度再转入西藏;占15%的圆茶,经缅甸、泰国,以仰光、曼谷两地为集散地,销南洋、香港,北至士耳其。据说,以前有一两年我西藏藏族同胞曾亲自到过佛海驮茶,只因途程太远,交通不便,以后就没有来了。1950年我贸易公司曾收购2000余担运往下关销售,但运费太高,很不划算。

国内集散地是以佛海为中心,转运站是滇西的下关和丽江再入藏,向外的转运站是缅甸的景栋,然后销往仰光、加尔各答、加伦堡,由印度人收购转销西藏。另外经泰国曼谷销香港入广州市场,或销于新加坡及南洋一带。


五、价格比率与外汇入超比率

(一)散茶价格。

从茶农手里收购的茶叶有以下几种:细茶过去最高到每斤4000元,最低每斤1250元,目前最高价格每斤2000元,最低1200元;中茶最高每斤700元,最低500元。细茶每百斤18万元,中茶每百斤5万元,粗茶每百斤3万元。

(二)战前、战后圆茶价格比率。

战前紧茶在印度售价每百斤90盾卢比,圆茶在缅甸仰光售价每包(约50斤)90盾卢比。战后紧茶在仰光售价每百斤115盾卢比,圆茶在仰光售价每百厅150盾。到解放时,紧茶在景栋售价每百斤60盾,圆茶在景栋售价每百斤120盾。

(三)战前、战后(1936年—1945年—1950年)对外贸易的外汇收入。

战前(1936年)每年最高出口3万担茶,换回半开300万元以上,合人民币100多亿元,除用去批费37亿元,收入总计在70多亿元。战后出口茶叶每年最高15000多担,可换回外汇98万元,合人民币49-50亿元,除去批费19亿,收入总计在30亿元左右。解放后(1950年)仅出口4000-5000担茶,换半开20多万,合人民币10亿以上,除用批费4亿,总计收入是6亿多人民币。

茶号增减比率统计表,公司经营情况,战前、战后各茶号名称、茶灶、歇业开业见表1。

表1战前、战后各茶号统计表


(四)茶号增减情况。

战前有公司、茶商24家,茶灶37盘,销茶约26400担;战后减低到茶号16家,茶灶20盘,销茶15000多担;解放后(1950年)茶号减至8家,茶灶仅15盘,做茶500多驮。

附注:1950年茶叶产销量约5000担,加上旧存货3000担左右,总计是8000担,除了贸易公司销内地3000担外,其余部分都是销国外景栋市场。

六、交通

(一)缅印线。

大队茶叶出口都是从佛海起,用马驮到景栋,景栋用汽车运到栋几(洞己),栋几乘火车载至仰光,再由仰光用轮船运加尔各答,转加伦堡,进入西藏。

大队茶叶出口都是从佛海起,用马驮到景栋,景栋用汽车运到栋几(洞己),栋几乘火车载至仰光,再由仰光用轮船运加尔各答,转加伦堡,进入西藏。

表2缅印线运输价格表

缅甸交通曾一度阻塞,景栋至仰光陆路不通,茶叶输出仅靠空运(每包50斤),运费10万元。

(二)缅泰线。

除了大部份紧茶往缅印线运销外,砖茶又常出缅泰线。这是从景栋分运的,景栋到密赛,密赛到南邦,由南邦日夜乘火车即抵曼谷。景栋至密赛汽车运费每驮1万元,密赛至南邦汽车每担1万元,南邦至曼谷火车2万元,曼谷出海至香港、南洋交通便利,运费更低。

表3缅泰线运输价格表

(三)内地交通。

内地有两条交通:一是向下关去;二是向昆明去。佛海至宁洱马脚是14万元,宁洱至弥渡马脚15万元,弥渡至下关汽车5万元,下关至丽江马脚9万元;又宁洱至石屏马脚20万元,石屏至昆明火车(二等)17万元。

表4内地交通运输价格表

七、茶叶包装费、批费

茶叶需要笋叶、篮皮、篾子、揉工。

(一)需要糯笋叶10万斤,产于车里南糯山,每百斤价4万元,约总计要4千万元;大笋叶170万片,产于勐阿、勐翁,每百片1500元,总计需2500万元。

(二)需要篮皮3万对,产于车里濮满族、曼牙坝傣族,每对650元,总计需4400万元。

(三)篾子28万根(每担需110根),产于曼勤,总计约50万元;藤篾子30多万根,包装需要柴火等,统计47万元;包工工资需370万元;扫叶工计100万元;揉茶师傅4人,每天45000元;打杂工3人,每人每天5000元;每天可以做出茶叶8担。这是产销量最低时期,按3万担所需要的批费、包装费数字。

来源:茶业研究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上一页:经典再启 中茶老茶头 三年陈普洱茶(熟茶)散茶

下一页:普洱茶投资分析:市场还是那个市场 但逻辑已经变了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